仁和之家 · 2021年9月16日 0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在时代的轰鸣声中

仁和街道注重实现发展能级的全面跃升

让先进产业集群、优质企业集聚、高端要素集成

如今,越来越密的路网勾勒出智造新区的“骨架”

鳞次栉比的厂房楼宇、热火朝天的基建配套项目

高起点高标准的产业规划与旖旎绝佳的生态基底

不断丰富着面向未来、产城共生的仁和“身躯”

创业创新的故事、宜业宜居的幸福

每天都在这里发生、延续……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“靓城行动”以更高眼光、更宽视野就此启航

仁和街道将进一步激发活力、挖掘潜力

全力补齐短板,推进动能转换向纵深拓延

积极谋划创新驱动、智造未来崭新篇章

力争成为“靓城行动”建设重要牵引力

深入嵌入余杭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格局之中

书写智造新区的全新答卷和东部兴盛的责任担当

擦亮仁和街道“闪靓名片”

仁和街道位于杭州市北翼,余杭区东北角,距杭州主城区17公里,境内交通发达。街道区域面积75平方公里,总人口16.7万余人。辖区内钱江经济开发区位于街道西北面,是余杭区重要的工业发展高地。近年来,仁和街道充分承担钱江经济开发区属地责任,积极做好重点工程建设及项目综合保障工作。依托钱江经济开发区省级开发区的优势,围绕“智造新区”定位,做深做优服务,有效促进产业经济提质增效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关键词:环境面貌

论颜值,仁和风光景明毓秀

河港缠绕,浮鱼跃水。仁和街道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。风姿绰约明朗宜人的三白潭是余杭区内最大的淡水湖泊,一村一韵、一村一景、一村一业,普宁村、九龙村、渔公桥村等美丽乡村尽彰诗画之美、乡愁之韵。

三白潭座落于仁和东塘街东北面,总面积1.8平方公里,其中水域岛墩面积1452亩。分头白潭、二白潭、三白潭,三个白潭似三颗硕大无比的明珠串联在一起,水源来自天目山,与京杭运河相连。湖泊水质优良,可植菱、养鱼虾、珍珠。三白潭湖域广阔、水质清澈、湖区景色优美,四季分明。春来阳光明媚,湖岸桑柳芦苇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;夏天湖中鱼虾正肥,垂钓或渔舟晚唱,其乐无穷;秋季天高气爽,候鸟翔舞;寒冬薄雪偶至,野鸭戏水。三白潭地处江南,又临运河,地域文化丰富。运河文化、渔文化、桑绸文化等融合其中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普宁牡丹园,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。普宁牡丹距今约有600年历史,明代民族英雄于谦曾亲植牡丹18丛于此。据了解,历经数百年风雨,当年于谦所植的牡丹现仅存1丛,尤为珍贵,素有“牡丹王”、“活化石”之称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东塘集镇更新改造项目既是仁和街道“美丽城镇”重点项目,也是东塘村民民心所向的实事工程,项目涉及面积约300亩,除了建筑立面改造、背街小巷环境提升、市政管线“上改下”、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基础工程,街道还在原有老集镇格局的基础上,设计规划了历史商业区、游客服务区、居民生活区等不同功能区,赋予这片土地新的活力。东塘老街的蜕变融合了古韵风情,使村民们将拥有“宜居、宜养、宜业、宜游”的诗意栖居地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关键词:红色资源

论人文,仁和底蕴历久弥新

落点在赓续,重点在创新。350多平方米的西镇区委旧址陈列馆建成“靓相”,令传统文化、红色故事以这样的方式得到绵迭,让仁和展示出了独特的气质,文化土壤越来越深厚。

中共西镇区委旧址位于仁和镇花园村林家兜,系一幢5间联体二层楼房,建于清代,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。西镇区委旧址陈列馆分3个展厅,以图片、资料、实物等形式展示。修缮布展工作得到省、市党史研究室大力支持,并被市委命名为杭州市党史教育基地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关键词:产业引擎

论实力,仁和产业不容小觑

功能聚而合,产业精而强。仁和街道加快推进大运河工业园等老旧园区“腾笼换鸟”。深挖辖区内农渔等优势产业,深化农业科创孵化器配套服务,拉长农业渔业产业链,有效推动产学研、农文旅一体发展,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高质量、高水平、高标准、高效率打造产城一体的“三地三区”建设样板。 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雄略同往 视距放大

踔厉奋发栉风沐雨 智造新区阔步向前

站在一个更广的维度,仁和街道将抢抓“靓城行动”建设契机,在战略上布好局,在关键处落好子,持续完善配套设施,不断加强民生建设,提升城市能级,诠释产城共生、景韵仁和的靓丽嬗变。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,打造具有仁和地域特色的“湿地村庄”,串联形成南片红色文化精品示范带,使智造新区这一“关键变量”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“最大增量”。

居者心怡、来者心悦,让我们一起走进仁和街道

内容摘录:余杭住建